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163章 相关财务(1 / 1)

一个难以想象的数字!

另外,

会徳丰成立于1925年,

总部位于黄浦江边。

起初主要做驳运、码头和仓库业务,

后来逐渐扩展到金融、股票和地产。

表面上看,

会徳丰的发展是因为它有先发优势,再加上洋人的身份。

实际上,

当时会徳丰之所以能发展壮大,

是因为与四大家族之一的宋氏家族勾结,

通过投机倒把,残酷剥削老百姓才赚到的钱。

战争爆发后,

害怕被清算的老马登把主要业务转移到了英国继续经营。

战争结束后,

老马登又把会徳丰从上海迁到了相江。

五十年代,

对相江未来没有信心的马登,

把公司的发展重心放到了英国、霓虹、奥大利娅、美国和非州等地,

其业务也以灵活的航运为主。

六十年代末期,

因为海外赚的钱不多,

会徳丰开始收缩海外业务,转而加大在相江的投资。

中英谈判开始后,

会徳丰又对相江的未来失去了信心,

于是卖掉产业,转向海外投资,结果却亏了钱……

其实本港大部分洋行都是这样,

比如怡和、太古这些公司,

一听说中英谈判开始了,

就赶紧把资金投到外面去。

但问题是,

他们忘了自己之所以能崛起,是因为在相江享受到了最好的正策和经济条件。

而外面的国家可不会像相江一样照顾他们,

本地的财团和名流也想赚钱嘛。

所以,

52.9%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,

手头有大笔钱的洋行在外投资频频失败,亏损严重,

导致公司运营困难,

于是像九龙仓、和记黄埔这样的公司,就被包船王、李黄瓜这些人给收购了。

因果报应,

洋行自己种下的因,只能自己承受后果,

最后“八一七”也难逃被华人收购的命运。

就像现在那些迁册的洋行、移民的精英,

他们走的时候带走了资金,

但也留下了大片空缺,

让本地年轻人有机会上位,填补这些职位和机会。

陆尘看着眼前的资料,

种下恶因就得承受恶果,

这些洋行错把正府给的特殊待遇当成是自己的能力,

所以才会在外面屡战屡败。

就像会徳丰一样,

如果不是马登家族因为害怕而做出错误的战略决策,

导致债务累累,

并因此跟大股东张玉良闹翻,

要不是这样,

陆尘还真没机会接管会徳丰。

他看着手中的会徳丰财务报表,

会徳丰目前主要有五大业务。

第一就是他们的核心业务——航运交通。

主要由会徳丰船务国际有限公司、环球会徳丰轮船有限公司、以及海底隧道有限公司(占股22.4%)这三家组成。

其中,海底隧道有限公司负责经营从铜锣湾到九龙红磡之间的海底隧道,

这条隧道连接相江和九龙,

每天车水马龙,

据统计,每天经过的车辆多达10万辆次。

按照现在的收费标准,

摩托车或机动三轮车是4元,

公共汽车和双层巴士是15元,

其他车辆一律10元。

随便算一下,

海底隧道有限公司每天都能收到近百万元的过路费,

这也是会徳丰目前比较重要的现金流来源之一。

可惜的是,

陆尘看过时间,

这个专营权只剩下十五年了。

不过,

如果用海底隧道有限公司的股份去抵押的话,

倒也能借出不少钱。

银行也很喜欢这样的业务。

会徳丰的第二类业务是房地产,

主要由置业信托有限公司、联邦地产有限公司、夏利文发展有限公司、卡佛联邦地产有限公司等负责。

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置业信托有限公司,

这家公司手里掌握着最优质的土地和房产。

比如它控制着位于相江商业中心的国际大厦和联邦大厦,还有多座住宅楼。

在九龙巴富街、相江山顶和半山地区也购置了土地,建起了十多座中高档住宅大楼。

接下来,

陆尘打算重点开发这家公司所拥有的资源。

会徳丰的第三类业务是保险和证券投资,

主要由联合企业有限公司、会徳丰保险有限公司、丰业投资有限公司等负责。

其中的丰业投资是相江仅有的三家拥有黄金采购权的公司之一。

会徳丰的第四类业务是百货贸易,

主要由连卡佛有限公司、翠源有限公司、连卡佛古董有限公司等负责。

其中,连卡佛是相江最有名的百货公司。

会徳丰的第五类业务是电脑、机械等制造业,

包括渣打按连电脑有限公司、会徳丰半导体有限公司、宇宙机器有限公司、派乐实业有限公司等。

除了在相江的业务外,

会徳丰在英国、霓虹、奥大利娅、东婻娅等地也有业务和公司,

不过这些并不是集团的主要业务。

目前会徳丰的市值是152亿,

比长江实业高,但比怡和低。

本来它的市值应该更高,

但因为马登家族为了方便撤离,一直在出售资产,并将资产转移到航运业务上,

导致整个集团的市值被拉低。

现在陆尘接手后,

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减少航运业务,

并把船务公司的船只进行转让。

接着就是大力拓展房地产。

会徳丰手上有很多优质地皮,

以前马登家族不愿意开发,只想卖地,

所以这些地皮的实际价值一直没能完全体现出来。

陆尘估算过,

光是会徳丰手里的地皮储备,就足够他们好好开发五年。

总的价值肯定不会低于600亿。

而且这几年相江的房地产开始起飞,

所以实际价值还会更高。

“罗总。”

陆尘很快就看完了会徳丰的财务报表,

条理清晰,井井有条,他非常满意:“接下来,列出和我们集团有业务往来的关联公司。”

所谓关联公司,通常都是集团高层或核心部门骨干自己创办的,

这些公司的主要作用,就是帮这些人谋取利益。

比如说,会徳丰有什么采购,

就会有一家由高层设立的贸易公司来投标,

他们熟悉内情,做出的合同自然完美无缺,

也最容易中标。

竞标成功之后,

这家公司还会去一些价格适中、普通的贸易公司,

也就是转包生意……

这种情况很普遍,不只是大公司,

就连小公司里也经常能看到。

能避免吗?

不能……

除非陆尘的亲信能够成为相关行业的专业人才,

否则,这种事他只能默认发生。

但这也并不代表陆尘没办法改变局面,

比如,他可以安排投靠自己的人来掌控这些公司。

同时,这些人还得交“贡品”。

其实,一个大集团就像一个小王国,

掌握最大股份的陆尘就是这个王国的**国王**,

而那些高层和股东就像是这个王国里的文武百官。

大家既合作又互相争斗,

一起赚钱,也要防着他们挖空集团的墙脚。

“明白了。”

罗徳永心里想,

原来老板什么都知道,真厉害。

陆尘继续翻看大酒店集团的财务报表,

这个集团最值得称赞的资产就是半岛酒店,

除此之外,大酒店集团手里还有不少不错的资产,

比如圣约翰大厦、相江大酒店(毕打街)、山顶缆车、山顶缆车有限公司、凌霄阁、浅水湾影湾园、九龙酒店等。

除了相江本地的物业,

大酒店集团在海外也有几家优质的酒店,

比如菲律宾的马尼拉半岛酒店,

这家酒店的所有权属于马尼拉财团、大酒店、太古和九龙仓,

而经营权则由大酒店负责。

在新加坡,

大酒店还负责管理马哥孛罗酒店和怡安酒店。

目前大酒店的市值是70亿。

实际上,这个集团的价值远不止这么多。

陆尘在思考,

这些财务资料挺有意思的,

比如说大酒店集团和美国资本的关系非常密切,

比如之前还和标准石油一起投资了本港的公用事业,

这让本地财团很不满。

其实也正常,

因为大酒店集团背后的嘉道理家族是犹太人。

而会徳丰这边,

跟和记、汇丰财团关系不错,

但跟怡和财团却势同水火。

陆尘心想,

这里面确实有可利用的地方。

他没看华人置业的资料,

再加上黄世同在,

陆某人对华人置业的情况一清二楚。

“罗总。”

陆尘沉思了一会儿说道:“我打算裁撤并重组会徳丰和大酒店的保安部门。”

“到时候,这两家集团的相关安保业务都交给东皇安保来做。”

这就是指定的业务!

既不让利益外流,

也让陆尘可以用外面的公司来监视和控制集团。

叮!

提示:系统检测到宿主正在改组会徳丰和大酒店的保安部门,以此实现“以场养兵”,可以招募一千名死士。

宾狗!

陆尘眉头微微一挑,

果然不出所料。

就像之前改组工厂保安一样,

这次在调整会徳丰和大酒店时,

系统同样打通了“以场养兵”的路子。

新官上任三把火,

罗徳永对此并不感到意外,

再加上老板还让他去清点相关供应商公司,

说明老板准备对这些公司动手了……

现在裁掉保安也合情合理。

反正,

这些人都是靠关系进来的。

“明白。”

陆尘接着说:“我会同时任命你为会徳丰的非执行董事兼财务总监。”

罗徳永愣了一下:“谢谢老板。”

他心里想,

这下自己怕是得天天加班了。

陆尘合上财务报表,

从目前来看,

把会徳丰、大酒店、华人置业这三家上市公司加在一起,

陆尘手上掌握的公司市值已经超过两百亿,

按市值来算,

他已经超过了手握新世界和周大福的鲨胆彤,

成为本港十大富豪之一!

在本地,

他已经是实打实的大佬!

当然了,

这只是一个数字上的说法,

陆尘崛起得太快,

各方面的人脉还没跟上,

而且,

他还得表现出自己的管理能力,

证明自己有能力带领会徳丰、大酒店等上市公司。

只有这样,

他的地位才能真正被各方认可。

波波送来外卖,

很普通,

就是牛排、米饭、奶茶,

陆尘既要碳水化合物,也要蛋白质和热量,

否则根本撑不住每天高强度的工作。

“罗总。”

“你留意一下年后那批地产拍卖。”

陆尘说道:“现在经济开始回暖,港人买房的热情又起来了,我感觉到时候肯定会有一场激烈的竞争。”

这是让罗徳永提前收集相关财务数据,

做好资金准备。

“明白。”

52.9%的股份,罗徳永看着陆尘似乎要把这几家公司主要业务转向房地产,他对这个很熟悉,

而且,

在本港,

目前的正治环境和经济条件,

也只有房地产能带来最大的收益。

“还有。”

陆尘一字一句地说:“罗总,我需要你做一个计划。”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